CCPortal
断裂带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场的影响
项目编号40504015
陆诗阔
项目主持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开始日期2006
结束日期2008-12-31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本研究把印度和欧亚板块及其内部有关断裂带视为一个变形不连续的粘弹性和幂次流变接触动力学系统。首先,改进原有非连续变形LDDA程序,在原粘弹性材料模型基础上增加能够模拟深层地壳和上地幔粘性的幂次流变材料模型;然后从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角度出发,运用非连续变形有限元方法,通过建立青藏高原三维非连续变形数值模型,研究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断裂带、青藏地区古缝合断裂带及大陆介质物性参数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场的影响,分析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下俯冲运动特征和高原内部各块体之间相对运动特征,揭示青藏高原变形场时空演化特点,探讨大陆俯冲、挤压缩短和侧向挤出在吸收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总缩短量的相对重要性,为全面认识陆-陆碰撞动力学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结题摘要】本项目旨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等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条件下岩石变形的研究成果,借助于非连续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合理的构造变形动力学模型,研究古缝合断裂带在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中的作用。研究中,首先,基于Adina软件平台,开发了上地壳岩石弹塑性变形与下地壳岩石幂次流变的耦合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着重研究了在数十年尺度上断裂带对青藏地区现今GPS速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的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现今地壳运动主要受深断裂控制,而在高原的东南部地区,地壳运动则主要受下地壳介质的延性流动控制,并进一步给出青藏高原下地壳粘度应该大于1022Paos,小于5×1022Paos;其次,选择高原北缘边界断裂带进行了重点剖析,分析了高原北缘西昆仑断裂带的倾角、摩擦系数等不同取值对青藏高原百万年尺度上变形的影响,给出了高原北缘断裂带的几何和物性参数,该工作为客观评价塔里木地块在青藏高原隆升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另外,模拟了高原南缘由早到晚断裂活动由雅鲁藏布江断裂带逐渐向新生断裂带(MCT、MBT)迁移的过程,探讨了断裂活动迁移的一般规律。
中文关键词陆-陆碰撞 断裂带 青藏高原变形演化 非连续变形有限元
学科分类0804 - 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08 - 地球科学
资助机构CN-NSFC
项目经费260000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中国
语种中文
来源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文献类型项目
条目标识符http://gcip.llas.ac.cn/handle/2XKMVOVA/195436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陆诗阔.断裂带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场的影响.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陆诗阔]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陆诗阔]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陆诗阔]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