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hange Data Portal
我国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分析 | |
邱巨龙; 曲建升![]() | |
发表日期 | 2012-10-12 |
页码 | 1 |
中文摘要 | 运用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DGNB)提出的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从建筑原材料出发科学地计算了不同结构住房的碳排放因子。住房建筑碳排放主要包括生产建造阶段碳排放和使用维修阶段碳排放。住房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因家庭活动的不同而不同:而建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只与住房的建筑结构有关,可称为固定碳排放。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主要结构的住房建材使用量、各种类型建材的排放因子的基础上,对我国各类住房单位面积碳排放因子进行了科学评估。同时,综合运用我国1980-2010年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口数据,以及2010年我国各省区(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口数据,对我国住房建筑的固定碳排放进行区域分析。分析发现:1981-2010年我国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呈现明显的直线上升趋势,2010年住房固定碳排放总量比1981年增长了4倍多。城乡对比结果发现:在2007年以前,乡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高于城镇地区;此后,城镇地区高于乡村地区;人均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量在2000年以前,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几乎持平,2001年以后,城市地区人均住房固定碳排放量逐渐高于农村地区,并在2007-2008年达到最高,以后略有降低。通过分析各省区碳排放量数据发现:我国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总体表现为东南发达省份排放总量高,西北欠发达省份排放量低;人均排放量以中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省、市较高,西北、东北地区较低。对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致可以沿东北——西南走向划界,界线以上区域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排放量较低,界线以下区域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都较高。 |
关键词 | DGNB住房固定碳排放区域分析节能减排 |
语种 | 中文 |
来源期刊 | 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
![]() |
来源机构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gcip.llas.ac.cn/handle/2XKMVOVA/134145 |
作者单位 |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邱巨龙,曲建升. 我国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分析[J].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012:1. |
APA | 邱巨龙,&曲建升.(2012).我国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分析.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1. |
MLA | 邱巨龙,et al."我国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分析".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 (2012):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邱巨龙]的文章 |
[曲建升]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邱巨龙]的文章 |
[曲建升]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邱巨龙]的文章 |
[曲建升]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