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ortal
科学家在三峡地区发现5.5亿年前“指纹怪虫”  科技资讯
时间:2021-04-22   作者: 王珏玢  来源:[中国] 科学网
关键词: 三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新华社南京4月22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美古生物学者最近在我国湖北省宜昌市发现一种约5.5亿年前的奇特动物化石:狄更逊虫化石。这种远古动物的形态很像人类指纹,是寒武纪前动物的典型代表,此次是科研人员首次在中国发现确定的狄更逊虫化石。

虽然名字里有“虫”,但狄更逊虫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虫子。它们的身体像椭圆形薄膜,被分隔成大量的横向体节。虫体宽度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大,在正中有一根纵向的中脊将虫身分为几乎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狄更逊虫体型不一,身长从几毫米到一米不等。

此次发现的狄更逊虫化石保存在石灰岩中。化石保存的是一枚不完整的狄更逊虫标本,其中有狄更逊虫标志性的横向体节等形态特征。化石整体长度约8厘米,样貌上看很像一个残留了一半的人类指纹,只是大小比真正的指纹大很多。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哲说,狄更逊虫此前大多发现在澳大利亚和东欧一些地区。它是寒武纪之前最为著名的生物之一,以其为代表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寒武纪之前的动物世界,被誉为“生命大爆发的前奏”。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将狄更逊虫作为研究热点,但围绕这种神秘的生物仍有很多谜团。比如,现在生物学家普遍认可狄更逊虫有运动能力,属于动物的一种,但它究竟属于哪一类动物,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此次在三峡地区的石灰岩中发现狄更逊虫化石,进一步证明狄更逊虫具有较强的环境耐受能力。在5.5亿年前的海洋各处,可能都活跃着它们的身影。”陈哲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古生物学术期刊《远古世界》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6427.shtm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